| | | | | | | |

深圳, 中国

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紧邻香港,这里过去坐落着一些小村庄。自1980年被中国中央政府指定为经济特区以来,这里被规划为一座新城。深圳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大都市和中国的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范例,是一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仅仅三十年,深圳的人口从三万增长到非官方统计的将近一千五百万,其中百分之八十二是移民。城市的迅猛扩张吞没了周围数百个村庄,它们成为所谓的“城中村”。深圳长期以来是一个让人带着疑问的眼光看待的城市,因为它的快速发展和特殊地位。它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诸多问题,例如大量的流动人口,土地和水资源短缺,环境的恶化以及生态系统的脆弱。

深圳正重新思考它的经济和城市发展未来,也就是它的身份特性。新型新城项目与深圳当地的创新力量联合,发起从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如何加强城市潜力的研究项目。荷方和中方的学生、科学研究人员、设计师将共同合作研究正规和非正规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条件。根据从研究中总结的发展优势,我们将提出不同的城市规划模型和基于高密度、复杂系统和多样性的经济发展新概念。这个项目以深圳城市整体以及三个地区为研究对象:光明新城、罗湖区和大浪区,目的是能够切实地为这些地区提出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的建议。

新型新城项目的最终目标是重新思考深圳的当代规划概念。该项目将根据现有城市景观、人口和工业条件提出深圳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新策略。这意味着项目将揭示和中国内在城市社会质量有关的新价值,这超越了经济价值本身。









光明新区将打造低碳新城,目前正在探索地区转型所需的综合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新型新城将组织两次由中国和荷兰专业人士参加的设计工作坊,目的是从当地景观、人口和工业的潜质出发,重新思考当代规划理念。首次工作坊将于2013年1月举办,主要议题围绕新城门户地区。

两次设计工作坊由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阿尔梅勒市政府和光明新区地方政府联合承办。

现状

光明新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的宝安区,总规划面积156.1平方公里。其中72.33平方公里为规划期内城市建设用地(占总用地规模的46.33%),其余83.77平方公里为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用地。光明新区基本为优美的自然山体环绕,茅洲河及支流在城区内展开。光明新区现状人口约为100万,其中户籍人口仅约为4.2万。光明街道是著名的“侨乡”,侨民以归国难侨为主。

光明新区的产业多为“三来一补”的集体产业,农业附加值不高,第三产业不发达。2010年光明新区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市的2.88%。但随着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经济发展加速。

光明新区处于珠江东岸广州-东莞-深圳“城镇与高新技术产业聚合轴”的战略位置上。广深港客运专线设站光明新区,一小时可达广州、香港。新区南部边缘紧邻深圳市大外环,车行或乘公交半小时可达市中心。

规划发展目标

光明新区的发展目标是低碳新城。通过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创造环境、开发高品质居住环境及配套设施以及旅游业,加强对港服务功能。新区将利用深圳北部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机会引领产业转型,同时利用产业的提升促进新区内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光明新区着重引入的新产业为低碳、高效型产业。

光明新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结构为“三带”。从东至西为:生态产业发展带、高新产业发展带和传统产业提升带。生态产业发展带将主要开发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休闲。高新产业发展带将主要引入平板显示和新能源公司,以及中小企业总部。传统产业提升带内现状有大量加工制造型企业,主要目标是将它们提升为先进制造业。从空间规划角度来讲,打造低碳新城的手段主要包括规划便捷的公交网络和覆盖全区的慢性交通系统,公交站点周边紧凑集约型用地发展和大运量公共交通引导的发展模式(TOD),以及将周边生态区的乡野通过楔形绿地引入城市的布局等。城市开发也将融入一系列绿色技术,例如再生能源利用,再生水利用,雨洪利用,绿色建筑技术,以及减排技术等。

门户地区

门户地区指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站周边地区,这里将是新城开发的一期工程。该地区规划用地面积为340公顷,位于光明新区规划用地的南端,在高新产业发展带内。该门户区除了包含光明新区重要的城际火车站外,也是多条公交线路的交汇处,包括区内轻轨站、快速公交环以及远期规划的一条城铁车站。这里也是城市慢性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节点。光明新区总体城市规划方案划定该门户区为高强度、高标准的混合集约型用地开发类型,是光明新区新形象的重要展示区。